2025年稀土行业产业链深度报告:全球主导地位稳固,高端应用描绘增长新曲线

2025年稀土行业产业链深度报告:全球主导地位稳固,高端应用描绘增长新曲线

一、稀土资源开发与冶炼

稀土储量、生产分布集中,中国稀土资源较为丰沛

轻稀土主要以镧(La)、铈(Ce)、镨(Pr)、钕(Nd)等为主,中重稀土以钐(Sm)、钆(Gd)、铽(Tb)、镝(Dy) 等为主。2024年,全球总稀土氧化物储量约为9000万吨,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49%,是目前全球最大稀土储量国。

至2024年底,全球REO产量约39万吨,中国生产占比约为69%,是全球第一稀土出产国,中国整体产量占比较2022年略有下 滑,主要原因是缅甸、泰国、美国等国家稀土产量增速明显导致。

我国稀土矿进口需求较小,自主国产水平较高

2025年4月在我国轻稀土矿出口量中,氧化镧出口量最大,2025年3月出口量达3823吨,我国轻稀土出口水平持续走高。中国 重稀土生产水平较高,2025年3月氧化钇出口量为751吨,重稀土出口量占世界总需求量的一半以上。

2024年我国稀土精矿产量270000吨,稀土矿出口数量55611.9吨,稀土精矿出口比例自2020年后持续下滑,截至2024年末, 出口占比约为20.6%,我国稀土矿自用比例较高。

我国承载全球90%以上的稀土金属冶炼加工需求

根据新华社数据,中国稀土冶炼加工能力占全球稀土金属总需求量的90%以上,是世界级的加工冶炼中转站。我国2025年第一 季度出口稀土14177吨,较2024年同期同比上升5.14%。

2022年后,我国进口稀土金属矿总量持续下滑,但REO进口量走高。原因是2021年后我国鼓励国内稀土矿山开采配额和利用效 率,出于对环保的考虑,鼓励进口分离后的氧化物产品(REO)。对此全球部分国家掌握分离技术后出口氧化物,如缅甸、马 来西亚等国家开始具备初步稀土分离能力,向中国出口氧化物而非矿石。

稀土开采、冶炼工艺成熟,我国稀土冶炼水平较高

我国稀土的开采方式主要分为露天开 采(白云鄂博)和原地浸矿(南方离 子矿)。

我国北方以混合型稀土矿为主,都是 露天开采原矿后破碎分离得到稀土精 矿,分离的过程目前主要有湿磁分离 和泡沫浮选。

南方离子型稀土矿一般采用原地浸矿, 分离浸取液。

中国重稀土生产水平较高,2025年4 月氧化钇出口量为136吨,2024年 总出口量2747.45吨,重稀土出口量 占世界总需求量的一半以上。

国内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实行总量指标控制

根据2024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、自 然资源部通知,2024年第一批稀土开 采、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 135000吨、127000吨。2024年前两 批合计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总量指标分 别为270000吨和254000吨,较2023 年指标持续增长,中重稀土指标维持稳 定。

冶炼分离企业使用已列入禁止或淘汰目 录的落后生产工艺和冶炼分离产能低于 2000吨(折稀土氧化物)/年的,或有 关部门明确要求停产整改的不得分配指 标。

二、稀土一体化产业壁垒

稀土中游产业链涵盖冶炼分离、材料制备等领域

根据IEA国际能源署《2023年全球矿产回顾》,我国拥有全球稀土70%的生产能力和90%的处理产量。2020年-2023年,全球 开采稀土元素和精炼稀土元素的增量大部分集中在中国。 2022年初,美国和中国的稀⼟元素进口限制依然存在,导致供应严重受限,并带来不确定性。 2021年12月,中国稀土集团正式成立,该集团占据全中国60%以上的重稀⼟供应。

中国稀土处理能力一体化+规模经济优势形成核心壁垒

美国、澳大利亚虽然可开采稀土矿,但高纯分离能力远不具备工业化连续大规模水平,仍需依赖中国完成精炼。中国掌握全球稀 土90%以上处理能力的核心在于技术领先的分离工艺 + 一体化协同系统 + 成熟工业集群 + 低电价与冶金副产资源协同利用 + 政策集中控制能力。

稀土冶炼特别是金属电解环节耗电量极高(如还原金属钕、镝),同类项目若在欧美建设,电价往往是中国的数倍以上。中国尤 其是内蒙古、四川等地拥有低成本水电/火电资源(<0.3–0.4元/kWh)。

中国稀土处理能力一体化+规模经济优势形成核心壁垒

中国稀土产业已形成“北轻南重、集群发展”的产 业格局,典型地区如包头(轻稀土)、赣州(中重 稀土)、四川凉山(混合型)均具备从资源开采、 分离提纯到金属冶炼、功能材料加工的一体化产业 链。产业集聚显著提升了技术协同效率和产品链条 衔接能力,尤其在高端磁材和金属冶炼等领域形成 协同效应。

我国主流稀土企业如包钢稀土、盛和资源、南方稀 土等已建成万吨级分离冶炼装置,在全球范围具备 显著的规模经济优势,形成了产业进入门槛高、降 本空间大、上下游协同强的产业壁垒。

稀土分离与冶炼过程中常伴生铀、钍等放射性元素 以及硫酸铵、氟化物等副产物,中国稀土产业链与 钢铁、有色冶金等重工业体系高度耦合,部分企业 通过与钢厂、电解铝厂共建共享酸洗、电解、热处 理设施,实现副产物协同处理与综合利用。

三、下游需求增长与政策

我国政策动向:出口管控加强,2025年逐步开放许可

2024年6月22日开始,我国发布的《稀土管理条例》(国务院令第785号)开始对稀土资源进行全程监管,按每年设定总量的计 划进行开采和生产冶炼。 2024年11月15日,中国对中、重稀土(金属和氧化物、合金等)实施严格出口许可制度 。 政策实行后的第一个月,2025年1月金属铽和金属镝分别出口548千克和11千克,同比下滑58%和99%,随后在我国稀土出口管 制的政策逐步放宽后逐步回暖。

我国政策动向:出口管控加强,2025年逐步开放许可

2025年第一季度,我国出口稀土永磁5088.66吨,较去年同期增长19.5%,近年来我国稀土出口规模增长迅速。2024年下半年,我国稀土永磁体出口政策收缩后,出口规模骤降,出口各洲的永磁体基本同比跌幅均超过50%,总量影响较大 的地区是欧洲,亚洲和北美洲。其中对美国稀土供应冲击最大,截至2025年5月,我国出口美国稀土永磁体46万吨,同比下滑 93%,环比下滑81%。

稀土在工业机器人中发挥着核心材料功能

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逐渐成熟,根据国家统计局 数据,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约为29.4万台,产量约 为55.6万台。稀土下游最主要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稀土永 磁同步电机(核心驱动)和传感器、减速器。 传统电机主要使用铁氧体磁体,稀土替代解决方案是钕 铁硼磁体,我国目前稀土永磁体技术可以提升高扭矩电 机功率密度三倍左右,环境适应温度也提升超100℃。 工业机器人通常含有6~7个伺服电机,每个电机的转子 中嵌入稀土钕铁硼永磁体,钕铁硼永磁体提供高扭矩密 度和快速响应是精密运动控制的关键。 中国机器人整机企业广泛应用稀土磁体,而磁体则主要 由宁波韵升、中科三环、金力永磁等磁材龙头供应。

我国稀土永磁体主要下游产业需求旺盛,原材料逐步转型

永磁材料(钕铁硼磁体) 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、风电、工业马达等领域,是目前占比最大、增长最快的下游领域。稀土元素包 括钕(Nd)、镨(Pr)、镝(Dy)、铽(Tb)等。截至2025年5月乘用车产量2312965辆,商用车335571辆,较去年同期分 别增长13%和4%,增速下滑但持续增长。 2025年5月,我国发动机产量202969台,同比上升11%;汽油机产量1564245台,同比上升6%。4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速 约为44%。

我国稀土下游需求规模增速放缓,需求水平逐步增长

截至2025年4月,我国家用空调产量为2242万台,较去年同期增长1.9%,空调消费消费存在季节性变化,我国近年来空调产量 基本维持低增速的现状,电梯生产数量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。其中稀土主要应用于空调压缩机电机、风机电机和电梯的驱动电机, 是设备的“心脏”部位。 2025年第一季度,我国手机出货量为69.7百万台,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04.9百万台,我国出货量占全球的比例维持在20% 以上,但是较上个季度下降5个百分点。

报告节选:

(本文仅供参考,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。如需使用相关信息,请参阅报告原文。)

✧ 相关推荐 ✧

正在阅读:微信如何设置隐身离线?教你如何让微信“隐身”微信如何设置隐身离线?教你如何让微信“隐身”
黑暗之魂2怎么跳,黑暗之魂2怎么跳跃
彩票365苹果版怎么下载不了

黑暗之魂2怎么跳,黑暗之魂2怎么跳跃

📅 07-04 👁️ 3975
南京本地资讯平台已正式上线“我的南京”APP
365bet线上注册

南京本地资讯平台已正式上线“我的南京”APP

📅 07-30 👁️ 5522